猫咪奇葩行为的表现,猫咪奇葩行为的表现有哪些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猫咪奇葩行为的表现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猫咪奇葩行为的表现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你家猫有哪些奇葩行为?
除了自己水盆水不喝其它都喝,看鸭子互掐和鸭子掐,三兄弟你追我赶窜上窜下,哥俩互欧另一只观战大眼溜圆,哥俩打烦变成混战三足鼎立式。跳鱼缸里捞鱼吓的鱼四散奔逃自个湿嗒嗒跳沙发上洗澡,和我们捉迷藏,挂花上荡秋千,嫩菜芯长出来先嗗一口,生气了把土刨开菜苗扒出来,太多太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
要说起自家猫猫的奇葩行为,那真是说之不尽,就挑两个最有特点的!
家里的是一只美短妹妹,五粉,长的五大三粗,是为一霸,平日里喜欢去找邻居家的一只小英短玩耍,不过,有时候它会使一些阴招,骗这只小英短去到它的房间,让它吃自己的猫粮,然后,就开始用体格各种欺负英短 ,活脱脱的钓鱼。
第二个行为那就是会每天检查饭菜,每次上菜时,最积极的不是人,而是它 。就算是在睡觉的它,闻到味道,也会马上冲过来,用鼻子嗅菜的味道,如果不让它先闻一下,它就会各种骚扰,让你不得安生。当然,它是不吃这些饭菜的,这么做,似乎是为了更有仪式感!
我家大橘特别喜欢趴在鞋子上睡觉,而且不挑鞋,从夏天的凉拖到冬天的棉拖,他都爱。 href="***s://***.wukong***/user/?uid=4308999106" target="_blank" class="QIHEIHQ4e08e2ebbcdcdc49 link-at" data-uid="4308999106"
家里四只猫,三只公猫一只母猫,其中两只公猫是兄弟,发情期,不会去欺负母猫,去欺负自己兄弟。😲😲😲😲😲后面站着那两是一对生过三只小猫。母猫不会对那只猫凶,会对趴着那俩特别凶。三只小猫颜色全随它妈,花纹稍微随了它爸。而且三只小猫除了前爪子花纹稍微不同,其他地方长得一模一样😂😂😂😂***着脖子绑不同颜色的绳子才能区分。
我家***只要我一拿拖把拖地它就像打了鸡血一样,来回本奔跑逃窜,自己忙得不亦乐乎,疯得不要不要的,真有意思
家里的扫地机器人,只要一开机,它就一路跟着,有时机器人突然转向,立马后退,快速撤离,还会躲在茶几后观察,那神情既紧张又专注,还蛮滑稽的
有时看俩汪打架,浑水摸鱼~挠两汪一下,等两汪发现,它装没事人一样,眼睛看别的地方~好逗
有这样的小戏精,给家增添无穷的快乐
你家猫都有什么搞笑和奇葩的拉屎动作?
我家因为住楼下,所以出入方便,猫咪上厕所一般都在野外的草地上自行解决,所以猫主子,我可不是铲屎官啊!
我同事家的猫咪上厕所,那倒真是很奇葩很搞笑啊,上次她拍照片给我看,向我显耀她家的猫有多乖巧!我说,你就不怕抽水马桶污染了你的屁股,呵呵!
猫主子上厕所的动作,是不是和人类惊人的相似啊!不过有一个动作,还是暴露了猫科动物上厕所的本性,因为它不会按开关冲水。那欣赏一下这个***,你就一清二楚了啊!
大家看了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啊,觉得好玩的别忘了留言啊!
请问你知道有多少种猫咪的奇葩睡姿?有照片展示一下吗?
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!
猫咪的睡觉😴:
我们所喜欢的猫咪,
几乎每天的时间都用在睡觉上,
那么我们所知道的猫咪的睡姿更是千姿百态。
猫咪🐱的揣手小憩型:
猫咪🐱揣手小憩的睡姿,
面对陌生环境,狗和猫的反应是什么?
作为一个宠物临床从业者,也是一个资深铲屎官。
其实这个问题因猫和狗而异,甚至因每一只猫猫狗狗都不相同。
因为人以群分,每一只动物也是不一样的灵魂。
好了不扯闲话,这个问题其实应该算入到动物行为学中。
对于陌生的环境,狗狗通常有两种表现:
其一,比较胆大充满好奇心的狗狗,会主动去探索周边环境,表示十分的好奇与活泼。
这类狗狗往往易于[_a***_]且社会化强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往往被偷被诱拐的也是这类狗狗,而且也容易误食有毒食物或者铁钉石子等无法消化的食物。
其二,天生比较胆小的狗狗,如果有主人在旁边,则会怯生生的跟着主人,并且对周边的环境十分敏感,发出低吼、甚至有一些极端胆小的狗狗会直接有应激的生理反应(比如吓尿了),多见一些小型犬,如吉娃娃、博美犬等。如果是刚到家庭中的胆小的狗狗,可能会缩在某一个角落,甚至会有1-3天拒绝进食的情况,这个时候主人就需要慢慢的轻快柔和的诱导狗狗熟悉环境。
对于猫咪来说可能就比较单一,猫咪是一种十分十分十分十分敏感的动物,甚至比女孩子还敏感(天知道我这是什么神仙比喻)
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猫咪来说,到了一个新的环境,猫咪时刻保持着警觉状态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猫咪奇葩行为的表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猫咪奇葩行为的表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lspw.com/post/24184.html